您现在的位置: 培训之家范文频道党团工会事迹材料街道党工委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

街道党工委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

07-25 http://www.pxzj8.com 事迹材料 人气:869

街道党工委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为http://www.pxzj8.com整理发布,类型为事迹材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优秀员工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党团工会 - 事迹材料的文章。 正文:

街道党工委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批批下岗职工面临重找工作、自谋出路的严酷现实。再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时时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为下岗职工架桥铺路,让他们早日走出迷茫和困境,重新走上再就业岗位,是当前各级党组织的“一号工程”。杨浦区殷行街道党工委就是其中一支优秀的“施工队”,用汗水和心血浇铸着这项当今中国最大的“民心工程”。1998年,市委书记黄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国家劳动和保障部部长张佐已等领导相继前来视察该街道再就业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5月31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报道了该街道再就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一时,参观、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一
  坐落在国和路1047号的殷行街道社区劳动服务中心,是前来参观的“取经之地”,更是社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基地。大门口,殷行街道劳动服务所、殷行街道再就业指导等12块铜牌相映成辉。大门内,一行“真诚为党分忧,全心为民解难”的大字更是令人醒目。共有四层楼面的社区劳动服务中心,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机构一应俱全,并有与全市联网的信息网络,被下岗职工亲切地称之为“就业楼”。这座“就业楼”的建成和运转,凝聚着街道党政领导对下岗职工的一片深情,也凝聚着“就业楼”里工作人员的无数心血。

  殷行街道地处中原小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居民住宅区和人口导入区之一。90年代初,在市委、市政府“挺进中原”的号召下,一大批市政动迁居民纷纷迁入中原小区,人口从近5万猛增到15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许多职工刚迁入新居,却走出了厂门,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每年以数千名的速度递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街道党政领导彻夜难眠:动迁到中原小区的动迁居民,为了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欣然告别生活几十年、甚至数代人居住惯了的繁华地段,搬迁到城乡结合部。现在,他们中有不少人下岗、失业了,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架桥铺路,帮助他们早日找到工作。一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驱动着街道党政领导。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街道投资260万元,于1997年3月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约1200平方米的社区劳动服务中心,为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架起了一座走向再就业岗位的桥梁。

  社区劳动服务中心成立后,党政领导和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倾注了无数心血。国和一村187号的一位居民,原在单位里长期担任会计,因单位破产就下岗回家。这位有着20多年会计生涯的老会计,回到社会欲找会计工作,却遇到了新问题。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也要漂亮、年轻。社区劳动服务中心先后为她介绍了三次,都因不符合“招聘条件”而告吹。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气馁,又推荐她到一家物业公司竞聘,终于被这家“注重本人表现”的公司录用。当这位老会计重新走上会计岗位时,激动地说:“老会计上岗有困难,有了‘中心’帮忙就不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生老病死全由国家包揽。现在,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要靠自己寻找工作,一时显得束手无策。“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心换心,满腔热情为下岗职工搭桥引路。家住开鲁一村的一位下岗女工,因身材过于肥胖,多次寻找工作都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中心”的职业指导员一次次地对她进行职业指导,增强她就业的信心,又一次次地帮她联系用人单位。这时,一家有限公司前来招聘,中心竭力推荐她,并打消她畏难情绪。她精神抖擞前去应聘,终于应聘成功。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位当时看不上眼的下岗女工,现在还当上了这家公司一个部门的主管。   “中心”的工作人员满腔热情为下岗、失业人员穿针引线,但也时常受到委屈。一天下午,一位失业人员醉醺醺地冲进中心,谩骂“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骂不回口,虽然心里很是委屈,但等到他酒醒后,还是热情接待他。当得知他家庭确有生活困难,便四处奔走。经过多次努力,介绍他到一家快递社工作,当上了快件投递员。“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心里有怨气,我们能理解,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他们穿针引线,使他们早日走上再就业岗位,他们就会少一点怨气,多一份温暖,社会也会多增添一份温馨和平安。

  “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共介绍安置了11805人次社会劳动力。许多重新走上岗位的下岗职工,现在一有空还常来中心走走,与“中心”的工作人员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殷行街道社区劳动服务中心,不正是社区中的一座桥,一座“连心桥”吗?

www.pxzj8.com

                 二

  在下岗、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因年龄偏大、技能较差,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在“老姑娘出嫁,高就不着,低又不甘”的尴尬境地。街道党工委深深认识到:要使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岗位,不仅要为他们搭桥指路、穿针引线,而且更要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靠自身的力量走向劳动力市场。两年来,街道先后举办21期各类职业培训班,7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报名参加培训,约90%的学员取得由市有关部门认可的毕业证书,充满自信地走上了就业岗位。

  1997年4月,街道第一期家政服务培训班开业。培训班有位女学员,原是上海有色冶炼厂职工。1994年下岗后,由于一无特长、二无“背景”,一直找不到工作,情绪也日渐低落。当培训班一结束,拿到了市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后,她的“身价”一下子升值,被两家用户同时聘用。她做好一家的“钟点工”,立即骑着自行车赶到另一家。虽然很辛苦,但她却心情舒畅,乐此不疲。

  “充电”,不仅增强了下岗、失业人员的自信,而且提高了就业技能和为民服务的本领。1997年5月,街道与宝山区邮电局联手,成立了由下岗职工组成的邮政投递服务社,承担中原小区15万居民的信件、报刊等投递任务。由于这些下岗职工从未搞过邮政投递,有的连东南西北也辨不清,一时使邮政投递出现些差错,收不到信件或报刊的居民便投诉到邮电部门,要求撤换这批“大兴”的“绿衣使者”。街道得知后,深切感到下岗职工如果不提高就业技能,即使今天上岗,明天也可能会再次下岗。1997年8月,街道举办了邮政投递培训班,特地请来邮电行业的专家传授业务知识,使投递员的业务水平大为提高,一跃获得宝山区邮政投递会审第一名,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赞许。

  在街道举办的21期培训班中,有一期是专门为新村车辆管理员而开办的。有些人也许不以为然,看管自行车的有啥好学?连一字不识的老头老太也会看管。1998年6月,车辆管理员培训班如期开业。街道请来修车、修伞的老师傅走进课堂,向车辆管理员传授修理自行车和雨伞的手艺。通过培训,这批专管车辆的学员学到了修车、修伞的本领,在看好车辆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修车、修伞的服务,既方便了居民,又增加了一份个人的收入。这,就是街道的用心,对下岗职工的关爱之心。
                 三

  面对居高不下的下岗、失业人数,殷行街道党工委积极组织和发动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社区群众团体和社区企事业单位,齐心协力,勇于探索再就业新路:相继建立了36个非正规就业组织,成立了企事业劳动人事干部协会和人才开发调剂分部。

  1998年7月,由50名下岗职工组成的殷行公益服务社在全区率先成立。他们身穿统一淡蓝色服装,在新村内干起了以往由外来人员或老头老太包揽的保安、保洁工作。于是,又一个新的劳动组织──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如同新生的婴儿呱呱落地。

  说起这个组织的诞生,街道领导是从一封居民的来信受到启发。1998年年初,街道领导收到一封居民来信。信中说:两年前,殷行街道对居委干部进行一次大调整,从下岗职工中招聘了一批居委干部,使居委干部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不可以在新村保安队伍中也招聘一批下岗职工?这既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也可提高小区的保安质量。这封信,打开了街道领导开辟社区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思路。于是,街道对社区保安、保洁等岗位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岗位全部挖掘出来,可以安置1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相当于一家中型企业的规模。

  街道先在工农二村试点,与江城物业公司联手,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区保洁、保安员。经过紧张的筹建,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首批50名下岗职工走上了新的岗位。

  然而,“好事多磨”。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保洁队承担起小区的保洁任务后,一些居民却认为不如“外来妹”打扫得干净。当时,正逢罕见的高温,也是生活垃圾“高产”季节,许多保洁员顶着酷暑,干得腰酸背痛,听到却是闲言碎语,委屈得直想掉泪。此时,街道、居委会纷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街道找他们一一谈心,加以鼓励。居委干部手把手地教他们打扫的方法和要领,使他们很快摸出一套扫地的门路和规律。有位原想打退堂鼓的下岗职工,在街道、居委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增强了信心,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和称赞,去年还被评上了优秀公益服务员。家住工农二村的小王,长得较为矮小,又患有高度近视,中学毕业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公益服务社成立后,她前来应聘,被街道录用,终于使她找到有生以来第一份工作。街道还为她缴纳养老金、医疗金,为此她十分感动,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在社区公益性劳动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汗水换来新村的整洁环境,也换来自己的劳动果实。社区公益劳动组织成立仅半年,共安置了410名下岗、失业人员。

  殷行街道积极开辟社区公益性劳动岗位,为下岗职工开出了一片新天地。社区保安队、社区保序队……一支支社区公益性队伍相继成立。最近,街道又与附近高校挂钩,让社区保洁、保安队伍走出社区,走向社会。

  再就业,又开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如果觉得《街道党工委再就业工作先进事迹》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事迹材料,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优秀员工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党团工会 - 事迹材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