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培训之家范文频道工作计划单位工作计划农村经济发展计划

农村经济发展计划

07-25 http://www.pxzj8.com 单位工作计划 人气:171

农村经济发展计划为http://www.pxzj8.com整理发布,类型为单位工作计划,本站还有更多关于事业单位工作计划,单位团支部工作计划,建筑单位工作计划,单位消防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 单位工作计划的文章。 正文: . 一、总论
    (一)规划目的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时期各项保护政策逐渐削弱、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时期。为加强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两个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特编制该项专题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法规。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3、《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个经济强镇工程”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决定》。
    4、《大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5、《大足县统计年鉴》、《大足县农业区划报告》。
    (三)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全县所辖24个街镇乡。
规划时期:20xx——20xx年,展望到2020年。
二、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一是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xx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1.2亿元、农业增加值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3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4.76%、18.11%、35.1%。粮食总产稳定,产量达到47.3万吨。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达20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大示范区已具雏形,五大产业化项目初见成效,六大特色基地不断扩大,农产品优质率提高11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非农产业人均收入比重提高8.7个百分点。三是农业产业化迈出坚实步伐。培育市级、县级龙头企业36家,发展中介组织256个,带动农户5万户。四是农业科技取得丰硕成果。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48项,名特优新品种120余个,培训农民50余万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两高一优”农户320户;推广农业机械1321台套,农机总动力38.77万千瓦。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42%提高到48.8%。五是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520处,改造中低产田5.2万亩,实施生态工程1万亩,成片造林11.32万亩,四旁植树312万株,封山育林14.25万亩,新建维修农户沼气池8862口、7.1万立方米,改节材灶5万户,建立生态家园1000户。六是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顺利完成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农村村社财务“双代管”、农村报刊“限额制”、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等制度全面推行。村务、政务公开,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增强。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村主要干部务工打卡。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225个,入社农户2.3万户。七是农业对外开放成效明显。争取市级以上农业项目资金2.07亿元。引进外地企业来我县投资农业项目20余个,协议资金超过2亿元。八是扶贫救灾成效明显。累计直接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 1150 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130个,消除岩洞窝棚户 1480户,救助失学儿童1480人,减少贫困人口1.89万人。抗灾救灾工作力度加大,突发灾害应急反应机制不断完善,累计直接投入救灾方面的资金1300余万元,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5万人次。
    (二)发展形势
    1、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农”工作已列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ld

www.pxzj8.com quo;三农”工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决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工作和政策保障,为“十一五”期间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和发展环境。三是“三农”工作经验积累丰富。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广大从事“三农”工作的基层干部也积累了许多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四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给我县农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消费群体的不断增大,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生产带来巨大的拉动力。五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和科研成果运用推广的调整和完善,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作用将更加明显和突出。六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旅游资源独特,这一系列的有利条件,为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目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没有根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额和实际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城乡统筹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没有明显增强,农业装备水平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具体来看,突出表现为“四弱、五低、六难”。四弱。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弱,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弱。五低。就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科技含量低,农民素质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六难。就是有效投入增加难,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结构调整项目选准难,利益机制完善难,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难和基层债务化解难。
总之,“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上坎的困难阶段,既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少具体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机制体制上逐步加以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
三、基本思路与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惠农政策,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前提,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条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基本途径,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末: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年均增长4.5%;农业增加值达到17.94亿元,年均增长5.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粮食总产量达到48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60元,年均增长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万人,总数达24万人。
    ——农产品优质率达到60%,提高12个百分点;综合商品率达到75%,提高11.4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提高11.2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20%,提高13.3个百分点;水利化程度达到78%,提高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30%,提高3个百分点。
    ——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43%。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8%以下,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非农产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达到60%,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达到36.8%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0%。
到2020年,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发展格局明显优化,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农村家庭承包经

www.pxzj8.com 营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基本把大足建成重庆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优质粮油主产区、优质枇杷之乡,把大足冬菜做成除榨菜以外重庆市的第一大菜,把大足黑山羊培育为全国著名的地方品牌。
四、产业发展与布局
    坚持按照建设三大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五大主导产业,壮大六大特色基地,加快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的思路,全面规划建立合理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结构。
    (一)区域布局
    根据全县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特点将全县分为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区域。
    1、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大铜路为轴心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10万亩,大力推广规范化栽培,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以青龙山为骨架,借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建立草食牲畜基地;以大国路为轴心,建立优质稻、小水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拾万-雍溪沿山公路为轴心,发展干果业、建筑建材业和能源矿产业。
    2、中南部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以宝邮公路为轴线,建立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10万亩,大力发展伏淡季水果、优质稻、无公害蔬菜、观赏花卉、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等产业,建立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利用玉龙山龙水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等资源优势,开发龙水湖、化龙湖、玉龙山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壮大农村第三产业。
    3、西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大安路、大荣路为轴心,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1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建立蚕桑、花椒、小水果、优质稻、蔬菜、药材、草食牲畜等农副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二)重点产业
    “着力培育优质粮油、瘦肉型猪、笋竹、枇杷、冬菜调味品五大主导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等特色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粮油产业。规划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38万亩,其中:优质中稻基地25万亩,再生稻基地5万亩,优质油菜8万亩;引进、示范、筛选优质水稻新品种10个以上,油菜新品种5个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8.0万吨,主要粮油品种的优质率达90%以上,商品率达7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优质稻基地布局在县内各街镇乡,其中万古、雍溪、国梁、金山、拾万、回龙六个乡镇为再生稻基地;邮亭、珠溪、三驱、铁山、高升、季家、宝兴等为旱粮主产区。
    2、枇杷产业。规划建设优质枇杷基地10万亩、450万株,其中现已有7万亩,需新增3万亩。总产可达13.5万吨。基地主要布局在宝邮路沿线的龙岗办事处、棠香办事处、龙水镇、邮亭镇、高升镇,辐射到智凤、宝兴、珠溪、三驱等镇。
    3、笋竹产业。规划发展笋用竹10万亩,其中现已有4.3万亩,需新增5.7万亩。基地主要布局在宝顶镇、龙岗办事处、棠香办事处、龙水镇、玉龙镇、金山镇、拾万镇、万古镇、铁山镇、中敖镇等地。
    4、冬菜调味品产业。规划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5万亩,其中,冬菜2万亩、调味品原料(辣椒、生姜、大蒜等)基地1万亩、精细蔬菜2万亩。基地布局。2万亩冬菜主要布局在龙岗办事处、龙水镇、珠溪镇、中敖镇、宝兴镇、宝顶镇、龙石镇。1万亩调味品原料基地主要布局在智凤镇、回龙镇、宝顶镇、珠溪镇、宝兴镇、高坪乡。
    5、瘦肉型猪产业。规划建设3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基地,以PIC猪、“洋三元”猪为主。其中,发展种猪1.2万头,发展规模种猪养殖业主150户,实行猪场集约化饲养。建立标准化瘦肉型猪生态饲养小区10个,其余采用农户分散饲养,达到年出栏优质瘦肉型商品猪3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推进、规模发展的原则进行布局,在条件较好地区集中培育大型养殖场(厂),在一般地区采取“小群体、大规模”建设生态养殖小区的办法逐年递增推进。养殖小区主要布局在龙岗办事处、棠香办事处、智风镇、龙水镇、邮亭镇、雍溪镇、万古镇、金山镇、石马镇、拾万镇等。
    6、生态观光农业。按照“强化宣传,规范管理,依托优势,深度开发,注重协调,突出效益”的发展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规划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农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农家乐20个,年产值1亿元,吸纳和带动农民2万人。重点布局在宝邮路沿线的旅游景区、中心场镇、交通要道等附近。
    (三)特色基地
    重点建设草食牲畜、淡季水果、蚕桑、茶叶、花卉苗木、名特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1、草食牲畜基地。一是规划建立牧草生产基地3万亩。坚持走生态立体农业之路,大力推广果-草-牧,种-养-沼等生态模式,以饲料玉米、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蛋白含量高的牧草为主。基地主要布局在万古镇、石马镇、龙水镇、雍溪镇、拾万镇、铁山镇、中敖镇、季家镇、高升镇、高坪乡等乡镇。二是规划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其中建设核心种羊场1个,规模500只以上;建种羊扩繁场(户)200户,规模50只以上;累计存栏种羊3万只,建成大足黑山羊种羊生产基地和商品羊基地,规模达15万只以上。基地主要布局在铁山镇、高升镇、中敖镇、玉龙镇、拾万镇、回龙镇、雍溪镇、古龙

www.pxzj8.com 乡、高坪乡等地。三是建立500万只肉兔生产基地,依托山林、深丘、荒坡、果园等资源优势,基地主要布局在万古镇、石马镇、棠香办事处、龙岗街道办事处、拾万镇、宝顶镇、铁山镇、季家镇、古龙乡、高坪乡等地。
    2、伏淡季水果基地。一是早熟梨生产基地。规划建立优质早熟梨基地5万亩。品种以黄金梨为主,基地主要布局在大铜路沿线的万古镇、雍溪镇、金山镇、石马镇、拾万镇、智风镇、龙水镇等,辐射到国梁镇、回龙镇等。二是葡萄生产基地:规划种植1万亩,主要分布在铁山镇、雍溪镇、宝顶镇、龙岗办事处、龙水镇等地。
    3、蚕桑生产基地。规划种植3万亩,年发蚕种4万张,产茧110万公斤。相对集中在龙石镇、珠溪镇、龙水镇、中敖镇、高坪乡等地。
    4、茶叶生产基地。规划发展1万亩,以绿茶为主,适当配以其它品种的茶叶。主要布局在邮亭镇、玉龙镇、拾万镇、古龙镇、雍溪镇、万古镇、龙水镇等地。重点对原有茶叶基地进行扩建、调整和完善,加大劣杂茶树的改造力度,依靠科技创立品牌,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品位。
    5、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规划建立花卉苗木基地5000亩,100亩以上的花卉业主10个。花卉以桩头和盘扎为主,苗木以常规绿化苗木为主,发展部分水生花卉。基地主要布局在宝邮公路沿线。
    6、名优水产养殖基地。规划水产养殖面达26万亩,名优水产养殖面积5万亩以上,规模养殖20亩以上或产值50万元以上的渔业大户100户,建成渔业科技开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渔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满足“邮亭鲫鱼”、“荷花鱼”等消费需求。基地主要布局在雍溪镇、万古镇、智风镇、石马镇、国梁镇、珠溪镇、龙水镇等地。
五、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扶持六大类农产品加工产业和3大农产品市场流通体。
    1、优质粮油加工业。依托现有粮油加工企业,规划在邮亭镇、雍溪镇、宝兴镇建设粮油加工基地,扶持5个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粮油加工企业,年总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结合我县的竹子、莲藕种植优势,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竹香米、荷香米、营养强化大米等新产品,争创3-5个市级以上名牌粮油农产品。
    2、笋竹加工业。依托现有笋竹加企业,建立笋竹加工基地,用地约100亩。年处理竹笋10万吨,开发保鲜竹笋、清水竹笋、竹笋干片、竹笋腌菜、竹胶合板、竹香精等产品。
    3、畜产品加工业。整合现有食品加工企业,鼓励社会各部门、各单位、集体和个体参与生猪产业发展与流通销售,组建以养殖大户为主体的产销专业合作社,积极与国内大型食品加工厂和屠宰加工厂建立广泛的供销关系,搞好生猪流通以及猪肉、化工及猪附产品精深加工。规划年加工屠宰瘦肉型生猪20万头,在生产白条肉的基础上,逐步研制开发冷却鲜肉小包装系列、餐馆家庭配菜系列、畜禽低温火腿系列等肉类食品。
    4、冬菜调味品加工业。依托现有调味品生产企业,建立冬菜调味品加工基地。年加工冬菜1万吨,开发大足冬菜尖、碎米冬菜尖、冬菜尖蒸料、冬菜尖汤料等系列产品;加工调味品1万吨,开发豆瓣、腌制菜、火锅调料、鲫鱼调料等系列产品。
    5、茶叶加工业。重点发展壮大“松茗茶”、苦丁茶”、碧螺春、 “石刻三茗茶”。同时,积极做好薄荷茶、桑叶茶、佛手茶等其它种类的茶叶开发工作。
    6、荷莲加工业。
    扶持或引进荷莲加工企业,规划年加工荷系列食品2万吨,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藕粉挂面、快餐营养藕粉、莲米开心果、莲藕汁、荷香精等产品。开发荷系列茶产品1000吨,主要产品为荷花茶、莲心茶、荷叶茶、花蕊茶等。
    7、流通市场建设。一是建设渝西粮油交易中心。借助邮亭镇的交通优势,配合市粮油集团建立区域性粮油交易中心。二是依托市供销总社的扶持,在邮亭建设再生资源交易中心。三是抓好龙水农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扩建工作。四是抓好龙岗浓荫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上档升级。
六、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加快推进“133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一五”期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上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1、“133工程”建设规划。按照重庆市“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要求,结合全县实际,规划实施新农村建设“133工程”。即在全县选择古龙乡进行整乡推进,选择棠香和平村等3个村作为市级示范村,选择棠香三合村等30个村作为重点推进村(其中26个村作为市级推进村,其余为县级推进村)。以便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大足县情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措施和办法,进而引导和全面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33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基本要求。“三建”即建优势特色产业、

www.pxzj8.com 建基本农田、建公共服务设施;“四改”即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五提高”即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通过三年建设,示范村达到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标准,并经检查验收后由市政府授牌命名为“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经过五年建设,推进村达到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标准。
    3、“133工程”建设重点。一是狠抓农民增收。建设好优势特色产业,根据各村实际培育1-2个支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建好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狠抓村容村貌整治。建设通往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和主要村落(院落)的村级公路,改造田间机耕道和人行便道,建设管道自流引水工程和水泵供水工程,消除破烂危房,掀掉茅草房,改造土墙房,推行“一池三改”,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人畜混居,规划和引导农民建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杂物堆放、建好农户院坝、清理淤泥垃圾、搞好房前屋后绿化。三是狠抓公共事业发展。建好“一校三室一园”,即建设村小学,规划建好村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两委办公室,建好“五保家园”,对农村五保户实行相对集中供养。
    (二)着力推进“三百工程”
    把结构调整重点放在对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上,建立起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新格局。
    1、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继续大力推进五大产业化项目。一是巩固基地规模。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各地的资源优势,形成规模优势。加强对已建基地的管护,搞好补栽补植,稳步拓展规模;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重点扶持、嫁接改造、兼并重组、联合营销和组建集团等形式,培育一批产业支撑能力强、农户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三是逐步完善利益连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对“利农”的企业进行的扶持。到20xx年,力争五大产业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
    2、大力实施经济强镇工程。着力抓好龙水、邮亭、宝顶三个百强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突出抓好城镇功能定位、支柱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完善、融资渠道拓展、扶持政策落实五个重点,在规划编制、资金投入、户籍改革、土地使用、基础建设、税费减免、减政放权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促进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向这些中心城镇聚集。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劳务、运输、零售、餐饮、通讯、房地产等行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龙水镇依托五金铸造和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优势,大力发展小五金、化工、商贸等产业;邮亭镇依托物质集散、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大力发展区域性的物流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镇域扩张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宝顶镇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十一五”期间,每个经济强镇GDP年均增长12%以上,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加1000万元以上,镇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年均新增承载农村人口转移600人以上。
    3、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牢固树立“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观念,扎实有效地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重点结合农业部“阳光工程”和重庆市“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大力推进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加强技能培训,搞好与外地劳务服务组织、中介组织的衔接,互通用工信息,打通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的两个渠道。通过对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组建劳务输出机构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资源调查、技能培训、输出服务三大系统,使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从零散型向组织型,候鸟型向定居型转变。并着力抓好政策落实、民工维权、宣传引导、回乡创业四个关键环节,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创业意识。“十一五”期间,规划投入10000万元,培训4万人,年均培训8000人;新增转移6万人,年均转移12000人。累积转移总数达25万人。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农业综合开发为手段,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坚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农户小型工程建设并举,财政补助与群众性参与相结合,务求“十一五”期间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建设规模、建设质量、建设特色、效益发挥上取得新突破,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启动玉滩水库扩建和琼江调水铜大引水工程;完成玉河水库、高洞子水库由小(二)型升为小(一)型水库;推进上游、龙水湖、白云、响水滩、跃

www.pxzj8.com 进、十里沟、东风等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实施濑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上游、龙水湖、跃进水库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逐步启动濑溪河中敖镇、智凤镇、珠溪镇等场镇段的河道护岸工程(详见水利专项规划)。
    2、林业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湿地公园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南北山生态工程、林区防火隔离带建设工程、长防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林业生态项目。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23万亩,南北山生态工程0.9万亩,林区防火隔离带建设工程13.58公里,玉龙山森林公园建设5.28万亩。
    3、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好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严禁破坏土地耕作层,合理控制非农用地规模,保持耕地占补基本平衡。继续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建设高标准稳产高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十一五”期间规划在大荣公路、大安公路沿线改造中低产田土5万亩,新增和改善灌面3.5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5万亩,新增引蓄水能力60万立方米。在城宝公路、大铜公路沿线建设生态工程3万亩,营造农田防护0.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3.36平方公里。
    4、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坚持把沼气能源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抓,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积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按照“四省三增二减少一净化”(省煤、省劳、省电、省钱,增肥、增效、增产,减少病虫害、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生活环境)的目标,大力推广猪-沼-果、鸡-沼-鱼等生态模式,坚持以沼气为重点,大力开发农村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规划农村户用沼气池11500座,净化沼气池500处、3000万m3,推广省柴节煤灶5万户,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户达5000户。
    5、气象现代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四大系统。一是建设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主要在我县24个街镇乡的重点地区建立气象要素自动观测站,建立5个土壤墒情监测站点,并建立雷暴闪电定位观测系统和建立酸雨、酸雾观测点。二是建设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实现对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的现代化,提高时效性,从而提高对天气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测能力。三是建立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主要是建立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传输网络,在县城内的车站及大型的活动场所建立大屏幕显示器,并利用县内信息网络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和天气预报服务信息,提高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信息产品的传输时效。四是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系统。主要通过建立小型雷达站,完善决策指挥系统,建立4个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加强对影响我县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提高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形成固定作业与流动作业相结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网络体系,提高作业的效果,增强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抗御旱灾和预防冰雹危害的能力。
    6、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规划新建电灌站100处,4500千瓦,推广耕整机1350台套,联合收害割机13台,播栽机械30台套。机耕面积达到48万亩,机收12万亩,播栽2.5万亩,耕、种、收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4%、16%。全县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20%,农机总动力达到53.8万千瓦。
    7、农村交通工程建设。以硬化乡村公路为重点,全县新硬化乡级公路166公里,村级公路786公里,到“十一五”期末,使全县乡道硬化率达到100%,村级公路硬化率达到55%以上,整体提升全县的乡村公路等级,并实现村村通公路。预计交通建设总投资2.756亿元(详见交通专项规划)。
    9、农村社会事业工程建设。“十一五”期末,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布局优化,“科技教育城”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双高普九”等任务全面完成,寄宿制中学、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三残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8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升高比例达到85%。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综合性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建立,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城乡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和共享。农村卫生事业全面进步,乡镇卫生院改造、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管体制建设、农村疫情监测网络和公共应急机制建设等任务基本完成,便捷、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50%村卫生站达到甲级村卫生站标准,50%的村卫生站建成社区服务站,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70%,农村改水普及率达8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人均寿命达到73.1岁。(详见教育、卫生、文化专项规划)
    (四)着力依靠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科技、崇尚科技、依靠科技、关心科技、运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1、大力实施良种工程。按照市场和群众消费需求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加大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种引进力度,着力抓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新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每年坚持引进3-5个影响面较大的农业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特性

www.pxzj8.com 的品种进行推广,提高良种普及率。加强种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国家投入、业主招商等多种形式,规划建设一批良种母本园、示范园、扩繁园,积极引进一批符合我县生产实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特优新农业新品种,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优质农产品繁育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种源,提高农产品质量。
    2、大力实施新技术运用工程。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大户、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专业协会等组织和个人,加强与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引进转化科研成果,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兴粮”、“十百千科技人才下农村工程”、“金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新技术更新步伐,力争每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5项以上,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大力建设农业信息工程。以县农业局农经信息网和县党政信息网为依托,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大足报及各街镇乡、村政务公开栏等信息传递窗口,及时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实现农业工作方式的有效转变。
    4、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农技队伍,逐步建立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随着产业的转移的流动机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科技人员专长和产业发展重点,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联系帮扶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村专业大户;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通过组建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组织,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服务能力。
    5、大力实施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工程。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专家现场示范等形式,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使农民群众外出有技能,留守有技术,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创新培训机制,突出培训重点,充分发挥各类培训阵地的作用,紧紧围绕三大农业示范区、五大主导产业、六大特色基地建设和百镇工程、百劳工程推进,以及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农业专业大户和农村知识青年,造就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业高素质人才引进,探索建立农业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就业平台。“十一五”期间,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00人,培训农民25万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500人次。
    6、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户知道农业标准体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二是加快各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检验标准的推广和应用,逐步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三是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质量监管,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网点,切实加强产地环境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等工作;五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健全疫情测报网络,建立快速扑灭机制;六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品牌的认证申报工作,每年申报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3个以上,力争“十一五”末,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达到20个。
    (五)尽力增加农业投入
    拓宽投入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是保证规划目标实现最直接、最有力的措施。要逐步探索和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集体、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新机制。
    1、建立完善投入机制。探索和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集体、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新机制,切实增加农业投入。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项目,重点支持风险较大、社会效益高、对农业发展起着保护性、开发性或有示范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坚持编写、储备、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和重庆市重点投资要求的项目,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用于我县农业和农村建设。三是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缓解农业投入不足。四是鼓励农民投入。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加大对满足农民千家万户自身的改善劳动条件、改变产品结构,提高土壤地力,适应市场需求等日常性生产需要的投入,发挥农民的投入主体作用。五是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建立稳定的政策金融财政补偿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
    2、突出农业投入重点。一是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重点扶持农业新技术引进和新品种推广,提高种子种苗工程建设水平。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投入。整合农业信息资源,筹建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及时提供各种农业信息服务。四是加大对农产品卫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农业投入资金监管。一是坚持农业投入项目立项论证公示。根据各地的项目需求,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估筛选,最终确立农业项目投向,保证项目选择的科学性。二是坚持农业投入项目招投标。将农业投入项目的实施要求公开,有规定专业资质的队伍才能承揽农业投入项目。三是坚持统一管理。项目实施由主管部门统管,资金由财政部门统管。四

www.pxzj8.com 是坚持农业投入项目全程跟踪。施工单位按合同要求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财政部门随时对工程进度进行检查,按工程进度和质量拨付资金,项目主管部门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审计、监察等部门加强监督。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保障。
    1、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动摇,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转包、租用农民土地,允许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深化农村税费及其配套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强免除农业税后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强化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完善“财务双代管”制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和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研究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乡村债务问题,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科学确定基层政府的职能,合理设置乡镇机构,精简领导职数,妥善分流职工,改进考核机制,建立服务型政府。
    3、切实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增收致富。重点依托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大户、基层党组织等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逐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逐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
    4、建立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长效机制:建立贫困农户档案,掌握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基本情况。着力抓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技能建设和提高。积极建立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帮助贫困户走自强自立的脱贫解困路子。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重点水库淹没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群众移民。“十一五”期间规划实施扶贫项目86个,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2.7万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人口越温脱贫。其中:新建扶贫公路73公里,改扩建公路113.5公里;新建农村人畜饮水池14口,420立方米,打卫生井325口,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1.33万人饮水困难,基本实现特困村成建制脱贫。
    5、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抗风险机制。建立农业风险防御机制,是政府支持“三农”的重要措施,也是WTO允许的扶持环节。要切实把加强对农业灾害的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重大动植物传染病,重大气象地质灾害等,要建立应急预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灾害防御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机制,鼓励各类保险机构介入农业行业,首先对效益较好,风险相对较小的农业项目开展保险业务。
    (七)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1、坚持“三农”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全县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县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县的现代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保持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对于维护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都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做好“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解决[本文由网站www.pxzj8.com收集整理]“

www.pxzj8.com 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切实把各级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为了确保“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权威性,建议县上成立规划实施的领导机构和效益评估机构,对于 “十一五”期间规划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进行实施监督。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落实投入措施,确保“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项目和任务全面完成。
    3、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衔接协调。要加强与市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对接,以便得到上级的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与其它相关专题规划的协调,根据实施条件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超前性和实用性。

如果觉得《农村经济发展计划》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Tag:单位工作计划,事业单位工作计划,单位团支部工作计划,建筑单位工作计划,单位消防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 单位工作计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